毛油中常见三种毒性物质及去除方法
文章发布时间:2021-09-08 09:47:03
由于外部环境和原料自身原因,使得油料作物在未精炼前,也就是我们只经过压榨,这样的油俗称毛油,关于毛油一直以来都是颇具争议的一个要点,就是一部分城里人认为这种油不健康食用有危害,持反对的村里人则认为这样的油吃起来更香,更纯正。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毛油不一定不健康,也不一定都没有食用安全隐患,譬如这三种食用油如果加工不当就很容易产生毒性物质,这其中一种就是黄曲霉毒素,它是黄曲霉(一种腐生真菌)本身没有毒,但是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分泌的物质——黄曲霉毒素,却是一种能够引起肝细胞坏死、诱发胃癌的致癌剧毒。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容受受污染的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棉籽等发霉所产生,在我国的食用油卫生标准中,要求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不得超过10μg/kg,如果作为婴儿用油则不得含有。那么对于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原料或者加工出来的食用油该如何去除呢?第一个办法就是用紫外光进行照射或者通过高温破坏的方式,来去除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第二个办法就是通过精炼设备中的碱炼水洗以及脱色工段使用的活性白土或活性炭,通过吸附作用来脱除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其降低到可以安全食用的标准之下,第三个方法就是避免原料受潮霉变以及出现坏颗粒。

说完了黄曲霉毒素,我们再来看下毛油中常见的第二种毒性物质,它就是PAH,中文名多环芳烃,常见的有苯并菲、苯并蒽,苯并芘,其中尤以苯并芘为主要食品污染物,其产生的源头一个是受生长环境污染,另一个就是加工过程中在过高温度下热聚变形成。因此对于热榨或熟榨工艺,一定要掌握好炒制油料的温度以及榨油机加工中榨膛的温度。不要过度追求香味。这样可以避免苯并芘的产生。假如产生了这种有毒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精炼设备采用吸附、脱臭的方法来进行脱除处理。

第三种毒性物质就是农药,如果油料表面残留农药,榨油前没有经过清洗等处理,那么在制油过程中就会进入到毛油中,从而带来食用安全隐患,但是只要后续有完善的精炼工艺,油脂中残留的农药都能进行脱除处理。由此可见精炼设备对于食用油品质以及安全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也被行业亲切地称之为食用油健康守护者。以上即为毛油中常见的三种毒性物质及对应处理方法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阅读以及分享。